书香里穿越时空的爱与成长
邓晓春
单位: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书香能穿越时间助力爱和成长。
我的爷爷很爱读书。小时候,我经常看到他戴着老花镜捧着书,坐在老屋堂前那把摇椅上,一看就几个小时。他的手指轻捻着书页,墨香味飘散开来。我很好奇,便缠着爷爷,要他告诉我书里都说了些什么。还记得那份淡淡的温馨、浓浓的爱意,那种心驰神往、会心一笑的感觉。那段爷孙共读的时光,让年幼的我对书本和阅读从好奇到有了浓厚兴趣。那时候,农村条件有限,除了课本,能看到的书籍很少,于是,我对课外书籍的渴求,远远超过美丽的蝴蝶结和美味的零食。
故人已去,书香永存。爷爷去世十多年了,他留给我的四大名著仍被我珍藏着。这份书香连同爷爷对我的爱,一直氤氲在我心头,让我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一直有增无减。
时光荏苒,一转眼我成为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像爷爷一样,我情系书香,给孩子们传递爱意和温暖,共享“亲子共读、亲子共游、亲子共写”带来的喜悦和感动。
儿子两三个月大开始,亲子共读是一种生活的常态,是一种随手而拾的小确幸。或伴着晨光熹微,或披着落日余晖,或顶着一轮明月和满天繁星,我随时随地耐心而愉悦地为爱朗读。家中陆续囤积起来的一千册以上的绘本书籍,绝大部分我不厌其烦地给孩子朗读了几十甚至几百遍。有些绘本,还能边读边让我深受启发,感动得鼻子发酸。
读书能塑造孩子好的性格。女儿1岁左右开始,每次哥哥靠近我让我读书给他听的时候,天性霸道的女儿就会推开哥哥,或者要读也只能读她喜欢的书。哥哥像个小大人,委屈也从容,突然冒出一句:“要是有两个妈妈就好了,你能像孙悟空那样再变出一个就好了。”我打趣地问:“你们谁要变出来的那个呀?”结果他们都只要眼前的这个妈妈,生怕变出来的妈妈不会读书!出于对妹妹的忍让和包容,5岁多的儿子开始自主阅读。
当阅读成瘾,也会传染。几年下来,阅读对儿子来说,已经是像吃饭、睡觉、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每天放学回家已是晚上8点,他经常会自己选一本书,看半小时以上,根本停不下来!每次看到哥哥看书,女儿也会迫不及待地说:“妈妈,你给我讲故事!”女儿的瘾也不输给哥哥,每次来劲的时候,饭都不准我吃。家里常有的画面是,她拿本书坐在餐桌旁,让我一边吃饭,一边给她讲,或者我一边喂她吃饭,一边给她讲故事。睡前必听一本以上的故事书,哪怕都关灯躺在床上了,她还会突然爬起来各种撒娇或撒泼,直到我开灯给她讲一本为止。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读什么书不是重点,书香里糅合的妈妈的爱和陪伴才是。终有一天,他们会读懂这份爱,也会意识到这一点,就像我一样。
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周末节假日一有空,我们全家总动员,到山海林湖中欣赏自然风景的美不胜收,到黄鹤楼、岳阳楼等名胜古迹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到毛泽东同志故居、武汉辛亥革命纪念园、叶剑英纪念园、东江纵队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旧址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如果说亲子共读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亲子共游培养了孩子的家国情怀,那么亲子共写不仅能够增强亲子关系,也让我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增强文化自信,汲取前行力量。
工作16年来,有幸一直从事文字宣传工作,我曾费尽心思地创办过院刊、院网站,也经常废寝忘食地写稿投稿,积极宣扬老一辈广东核地质人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做出的卓越贡献,也大力宣传新时代地质人在资源勘查、防灾减灾中的责任担当。尤其是近两年,我在《学习强国》《中国自然资源报》《南方日报》《南方工报》《广州日报》和省直机关党建网等报刊或新媒体平台上发表文章40余篇,而在《学习强国》发表的《不忘初心 莫负青春》一文,阅读量达到10万以上,点赞数也超过7000,也先后在省级、国家级短视频征集活动中获奖,大力弘扬了优秀地质文化,并致力于赋予地质文化和精神崭新内涵与时代价值。
“身教大于言传”。受我影响,儿子对写作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上小学二年级时,跟着奶奶学做客家酿豆腐,传承这项入选非遗名录的客家饮食文化,写下《我最爱吃的美食——客家酿豆腐》这篇文章并发表在作文期刊上。从二年级到三年级,儿子在班级公众号发表作文20余篇,先后在《作文大本营启蒙版》《广州日报社区报》发表文章,还获得了语文报杯全国中小学生“同步作文”征文比赛银奖等。通过孩子的文字创作和表达,引导他深入学习和探索,培养他爱祖国爱劳动爱家乡的文化自信。
与书为伴,手染墨香。从每天的亲子共读到孩子们自主阅读甚至嗜书成瘾,每当我看到他们有意或无意拿起书专心致志沉迷其中的样子,我仿佛看到爷爷留给我的那份书香还在弥漫着传承着,而这书香,如同一双温柔的手,一阵温暖的风,有着穿越时空的力量,将我和孩子们轻轻托起在流光溢彩、爱意无限的光明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