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成才 创新建功——咬文嚼字讲规范
黄启霞
单位:东莞市横沥镇网格管理中心
“妈妈你看,那上面是不是有错别字?”走在街上,儿子指着一块广告牌问我。那是一则房屋租赁广告,上面写着“即安全,有保障”。
我停下来问他:“是吗?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写?”儿子思考了一会,说:“我认为应该改为‘既安全,又有保障’,或者‘安全有保障’。”
我表示赞同。
我是一位二孩妈妈,一直有保持阅读的习惯,也喜欢与孩子们一起咬文嚼字,引导他们使用规范语言文字。在我所阅读的书刊中,《咬文嚼字》是我每年必订的杂志之一。通过这本杂志,我能见识到许多文字差错并掌握其正确用法,如“不知所踪”应为“不知所终”,“城乡结合部”应为“城乡接合部”等。
保持阅读,爱咬文嚼字,这个习惯带给我两大好处:
一是有助于工作提升。我是一名基层工作者,每天与群众打交道,定期撰写典型案例上交部门。每次写案例时,我从标点符号、字词句子到文章结构都细细斟酌,尽可能地交出最好的版本。有一次,负责材料的同事跟我说:“你交上来的案例,我都不用怎么修改。”2022年,我把我的工作经历整理成材料,参与东莞市寻找“最美女性”活动。我认真构思,字斟句酌,用有限的字数突出工作重点、亮点,最后荣幸地获得了市“最美爱岗敬业女性”称号。
二是有助于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我不但定期陪他们阅读书本,还带他们观察生活中出现的文字,如广告牌、宣传栏、标语等,教他们认字并理解其意思。对于有疑问的字词,则引导他们查阅资料进行求证。如街上随处可见的“快歺”、“榴莲”,其规范写法应是“快餐”、“榴梿”,只是前者因便于书写和记忆而流传开来。我们还一起从《咬文嚼字》里面的例子中找差错并纠正,既能学习知识,又能增进亲子感情。
现在是网络时代,很多文字的运用并不规范,甚至很无厘头,如“修勾”(小狗)、“夺笋”(多损)、“不鸡丢”(不知道)等。虽然语言的发展允许有创新性和多样性,但我还是告诫孩子们,无论是日常随笔还是正式考试,都一定要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
著名语言学家濮之珍先生多次撰文指出,“语文是基础”,“语文规范化应是精神文明重要标志之一”。而我们身边的语文差错并不少见,有错别字、病句、读错音、张冠李戴等,稍不注意就会造成语言乱象,传播不良影响。
因此,规范用语不仅仅是文字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责任。期待大家都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咬文嚼字行动,及时纠正语文差错,从而净化语言环境,保持语言文字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