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护士的新眼界
林小佳
单位:江门市中心医院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士,在临床摸爬滚打已经19年了。生活很简单,每天上班,下班,工作枯燥、重复,每月拿着工资,年复一年。直到2019年,通过省里培训考试,成为一名专科护士,我开始接触文献,这才为我的职业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省里培训时,老师要求我们每天阅读文献后分享,刚开始我被扑面而来的数值砸的头晕眼花,叫苦不迭,觉得晦涩难懂,只能浮皮潦草地看了表面,装模作样,自欺欺人的读。后来,读的多了,居然产生了“火花”。我遇到一例放疗后发生放射性皮炎3级的乳腺癌病人,病人对大多数药物都过敏,皮肤溃烂,伤口疼痛难忍,寻医问诊多地未见好转,看到病人这么痛苦,我想到前段时间读到的一篇关于放射性皮炎的最新研究,我立即筛查相关文献,再结合病人情况,为病人拟定一份个案措施,再寻求伤口专家验证我的理论。最后,病人在我的护理下,康复出院。听着病人一句句的感谢,我也尝到了阅读文献所带来的“甜头”。
于是从万方到知网,从维普到pubmed,我一步一个脚印。通过阅读文献,我对护理学有了一个全新的整体性和脉络性认识,在阅读中,也慢慢形成自己的认知、观点及思路,树立了评判性思维。原来,在我们乳腺科简简单单的淋巴水肿,会有这么多的研究,测量的准确度、不同病人手肿程度所要求的气压机压力值,甚至是绷带绑在手指头的力度,每一个平时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数字,在文献里都可以得到解释。原来,回答病人时,我可以不用“少许、大概”这些模棱两可的词汇,不用遇到不懂的就一句“这个问题你去找医生”。我可以自信回答,“每天几克的量,需要压力值多少千帕”,临床上遇到困难,我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大神们的经验,再结合案例的实际情况,应用到病人身上。以前,我的眼睛仅仅关注于眼前的工作任务,现在,遇到特殊的案例,我会用循证的思维罗列几套适合病人的理论框架,然后和主管医生、护理前辈们讨论护理框架的适用性,积极开展护理MDT讨论,改善患者的护理结局。
阅读的习惯,几年时间,风雨不改,我对我的知识储备慢慢有了底气,我开始不满足于阅读,毅然走进临床研究的大门。每一篇文献结尾的不足,都将是我们研究的方向,我大胆的猜想,细心的预设,我获得了越来越多病人的信任和感谢,以前病人是找医生时顺带找我做护理咨询,现在我的病人为了找我做咨询或者治疗,也愿意坐车不远万里赶来医院。我需要不断提高自己,才能对得起病人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