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省总工会“四位一体”推进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引题)
全力搭建女职工创新建功“炫舞台”(主题)
近年来,广东省总工会建成省级女职工创新工作室228个,指导创建各地市、省级产业(系统)女职工创新工作室1366个。在全省各级工会的组织推动下,创新工作室聚集了一批女性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产生了大量的创新成果。省总工会通过搭建“联盟”平台,进一步助力女职工创新能力提升,激活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她”力量。
制度创新赋能工作室扩容
“这是一双我国传统的绣花鞋,我们运用香云纱的反面材质,丰富鞋面的色彩层次,突破传统的色彩,造型时尚。”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金憓带头的金憓非物质文化创新工作室有成员16人,其中女性11人。近十年,团队深入挖掘香云纱文化内涵,采用“非遗+”设计理念,将香云纱应用于服装、家居、文旅、虚拟形象设计等场景,探索产业创新,产品不仅亮相国际时装周,还助力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从产业小镇转型为文化小镇。
这是省总工会以制度创新赋能工作室扩容的缩影。近年来,省总工会建立标准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多元化支持、动态化管理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坚持有女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有创新工作团队、有工作平台、有技术攻关项目和工作制度、有创新成果的“五有”工作标准,形成了“工会引导、企业自主、女职工参与”的工作室创建格局。
制度化建设使全省女职工创新工作不断提质。如珠海市总工会建立工作室揭榜挂帅机制,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韶关市总工会遴选10名女性劳模工匠人才加入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惠州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总工会构建“1+6+N+N”的组织体系,“1”为工会助推企业工作室,6个创新工作小组(党员、劳模、政协委员、积极分子、先进代表、志愿者),N个企业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由N个企业党员、劳模、技术人才、先进职工等人员参与的组织体系,助力产业链优势延伸至人才链创新链。
“工会搭台、职工创新”
为持续推进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全省各级工会大力推广“工会搭台、职工创新”活动,内容覆盖高精尖技术及“五小”创新,吸引高技能人才、一线职工广泛参与。
“没有工会的细心辅导和大力支持,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就。”2017年,南海水产研究所组建了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花鲈基因资源评价与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邱丽华领衔的水产育种创新团队,致力于解决制约我省花鲈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工作室围绕花鲈育种、养殖等环节,联合高校、企业,共同申报各类计划项目,创制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花鲈速生新品系“南饶1号”,首次建立花鲈“陆海接力”标准化养殖模式,累计产值12.87亿元,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沈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沈洁教授是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院长、内分泌与代谢科学科带头人。工作室有医护技等专业技术人员40余人,其中女职工占比85.7%。团队以糖尿病、代谢病与肥胖等疾病为重点,推广适宜技术,主持制订临床路径、诊疗指南和共识,参与多项对口支援项目。3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基金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26.8),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广电运通区块链(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聚焦硬钱包、智能合约、数字港币、数字人等前沿领域,创新“离岸易”区块链数据产品和北部湾数字人民币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标志着广州跨境数据资产管理迈入新的里程碑,也是全国金额最大的数币项目。”领衔人卫晓欣说。
组建联盟放大效应
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运作中,女职工创新工作室遇到人员配备不足、技术支持不足、合作与交流不足、经验知识标准化不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难题,影响了工作室创新作用的有效发挥。”12月3日,基于广东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领域相通、创新目标相近、创新内容相关”的原则,广东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成立,形成石化电力联盟、医学联盟等11个分联盟,致力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女职工创新创造活力。
深圳福田供电局刘丽珠创新工作室首创的线损计算及异常锁定模型——“丽珠算法”,上线推广以来,为企业避免价值约3.3亿元的电量损失。2015年,该工作室加入南方电网五省区营销工作室联盟,聚焦重大技术难题,联合攻关,孵化一批创新成果。
作为石化电力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的领衔人,刘丽珠将以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为落脚点,依托跨单位、跨区域、跨专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打破行业与区域之间的壁垒,搭建一个成员间高效沟通与协作平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肖丽梅是首届广东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传统工艺及非遗传承联盟的领衔人,也是传统工艺及非遗传分联盟的领衔人。她发挥创新工作室联盟的集聚辐射效应,建立多方合作、跨界融合等工作机制,吸纳了华农大食品学院、省中药研究所、省食品行业协会、省非遗促进会等相关力量参与,有效解决非遗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