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 |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幼儿园爱心托育班)

2024-06-20 来源:本网
分享:

  阅读提示:2023年4月,全国总工会、国家卫健委联合下发通知,公布75家用人单位为2022年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广东有3家单位入选,分别是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

  为帮助青年职工解决生育后顾之忧,平衡女职工工作与家庭关系,减轻青年职工家庭负担,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积极响应上级工会关于开展爱心托育服务试点的倡导,结合青年教职工需求和学校资源条件,依托附属幼儿园开设爱心托育班,为学校教职工提供3岁以下婴幼儿全日制托育服务。

  爱心托育班依托大学环境资源和平台,充分发挥附属幼儿园办学条件和优势,基于3岁以下婴幼儿年龄特点,不断创设和完善环境,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改善教育设施设备,较好满足该年龄段婴幼儿的成长需求,让婴幼儿得到妥善照看与早期教育,受到广大教职工欢迎和肯定。教学和场地资源依托附属幼儿园占地面积4372.8㎡,园内环境温馨且富有童趣,设有科学特色区、种植区、沙水池、露营区、建构区、涂鸦区、草坪游戏区等特色区域。截至目前,已招收120名3岁以下婴幼儿,其中2022年9月在开设两个班,招收2.5—3岁婴幼儿40名,2023学年开设4个托育班,招收2—3岁婴幼儿80人。

  学校开展爱心托育工作以来,实实在在解决了教职工的养娃难题,不仅缓解了教职工育儿困扰,增进了以育促养的教育方式,也利用现有师资和基础设施托幼一体,为幼儿提供“贯通式教育”,为此也赢得了教职工的欢迎和肯定。有老师说“看到娃的入托通知,比当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还开心”,不少老师反映,“这是个好政策,孩子送进托班,帮助解决了孩子看管难题,自己更有心投入工作了”。

  与此同时,附属幼儿园在学校支持下,本着促进婴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理念,建立了一套针对托育班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为爱心托育服务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其他机构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具体包括:

  一是探索构建高校“托幼一体化”运营模式。将 0-6 岁儿童的保育和教育结合起来,实现托育和幼儿园的统一管理和教育。体现在年龄一体化:将 0-3 岁的婴幼儿托管和 3-6 岁的幼儿教育融合在一起,提供连续的、全面的保育和教育服务;管理一体化:对托育和幼儿园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和监督,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保教一体化:根据婴幼儿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教计划和课程体系,实现保教内容的连贯性和衔接性;师资一体化:培养具备托育和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环境一体化:打造多元化、具备多种探索可能性的环境,为婴幼儿和幼儿创造安全、卫生、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是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通过实践摸索,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评估标准;引入信息化管理工具,如使用“天河娃”儿童管理系统记录托儿的日常活动、健康数据以及成长发展情况,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确保托育服务的高效与规范。

  三是构建符合婴幼儿特点的课程。构建“托班发展课程”,为托儿提供多元化的课程和活动设计;注重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认知、社交、情感、体能等;重视游戏在儿童学习中的作用,营造富有创意和探索性的学习环境;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实行小组化或个别化教学,让每个托儿得到适宜其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四是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持续加大托育班教师培训,着力提高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提升托育服务质量。如通过“送出去培训、请进来交流”的方式系统培养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项目式学习方式,鼓励和支持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优化保教策略,提升保教质量;采用“师徒结对子”方式,鼓励“徒弟选师傅”,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五是提升环境和教育设施功能。基于托育、幼儿园发展目标、婴幼儿需求、课程及特色发展等,加强整体规划,对托育班和幼儿园环境进行全面、系统设计,形成共用互通的有机整体;通过分步实施,根据经费预算、资源分配、施工周期等,分期分阶段改造实施,不断提升教育环境的质量和功能。

  六是建立积极的家园互动和社区合作。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定期举办运动会、阅读会等亲子活动,促进家园联系沟通;为家长提供育儿培训和教育资源共享,帮助理解婴幼儿发展规律;引入社区资源整合,共同开展节日庆典活动等,不断扩大托育工作影响力。

  接下来,学校将加大政策指导和支持力道,加强专业指导,提升托育服务质量,确保托育机构良性发展。同时,通过表彰,鼓励用人单位结合实际开展托育服务,鼓励个人参与、投身托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