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候选对象事迹(二)

2023-04-10 来源:本网
分享:

  刘小娟

  1980年12月出生,2007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省级数控技术高水平专业群负责人,市级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制造专业群负责人,中山市智能制造刘小娟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担任机械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技术专家、省级职业技能研发专家、市级职业能力建设评委专家等职务,中山市第四层次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她扎根中山职教一线15年,主要从事智能制造领域教科研工作,先后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次)等荣誉称号,获得市级以上奖励38项。多次承担全国技能大赛教练、省技能竞赛专家组及裁判组组长或成员、省技能鉴定“机械装调维修工”工种开发、企业技术攻关等工作。相关事迹在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南方日报、今日头条等各大媒体宣传报道。

  一、学为人师,锤炼技能,努力践行立德树人

  刘小娟作为党员教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四有”好教师的号召。始终秉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古训,用爱心、耐心、真情教导感化每个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道德品质,所带班级团日活动多次被评优秀,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等各类竞赛多次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学生多名获评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日常工作中,她总是以校为家,经常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中山市吴桂显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优秀班导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19年作为教育界代表受邀参加“广东省70周年国庆招待会”。

  做好学生引路人,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及行动,必须不断学习和接收新知识和技能,刘小娟老师身上有一股坚韧不拔的勇气和胆量,不断尝试挑战新的领域,提升自己及专业群团队的综合技能。2018年刘小娟老师带领两位老师奔波全国各地进行知识技能学习,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坚持与付出,最终荣获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二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单元安装与调试(教师组)赛项一等奖,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9年她指导的专业群三位教师获得中国技能大赛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国赛二等奖,2021年再次指导二位教师获得中国技能大赛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省赛一等奖。在专业群老师具备新技术及技能后,成功完成新形势下专业群师资力量及相关专业的升级转型,有效提升了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她通过自己参赛,全方位体验参赛者的处境及心理,目的之一是在专业发展及学生教导方面起到榜样力量,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目的之二是为了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状态,给予学生社会需要的、学生想学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中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引导教育,达到高质高效培养学生的目的。指导的李坚坤同学获评“2017广东大学生年度人物”,7名学生就业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多名学生成为企业骨干及负责人。其典型案例在中国教育报、广东省教育厅官网等媒体宣传报道。

  二、潜心教学,因材施教,用初心点亮学生成长路

  在教学工作中,刘小娟同志一向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她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新冠疫情期间,积极探索实践《3D建模技术》等课程腾讯课堂等在线教学方式,做到“停课不停学”;积极创新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新模式,班级学生考证通过率100%,毕业设计完成率100%,顶岗实习完成率100%,就业率98%以上,课程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以及同行认可,学生及督导评教多年均为优秀,教育教学效果优秀,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多次年度考核优秀。

  为了让“精英学生”发挥特长,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铺就他们的成才之路。立项“中山市智能制造(电工)刘小娟技能大师工作室,依托工作室平台,采用“师带徒”的模式,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等项目为抓手,积极招纳并培养有强烈求知欲以及拼搏精神的学生,让学生锤炼坚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及精湛的核心技能,为学生开辟一条通往成才的路。同时,针对不同的竞赛项目,在缺少比赛设备等软硬件资源的情况下,她带领学生克服种种困难,不顾自己生病休假,不顾孩子哭泣和思念,“东奔西走”借助企业、兄弟院校的资源和平台对学生进行学习和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几年,指导师生技能大赛获国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5项、省级二等奖3项,指导学生参加节能减排工业设计大赛获省赛二等奖1项、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银奖1项等,累计培养智能制造领域卓越人才约90余人,成就了大批职教学生的璀璨梦想。她本人获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2次。典型案例曾在人民日报、腾讯网、中山电台等媒体宣传报道。

  三、精益求精,执着教研,孜孜不倦追求卓越

  她多年来一直执着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取得丰硕的成果。建成《机械零件与机械结构拆装》等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参与建成《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设备应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持省级“基于“知识元”的微课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等教研项目20余项;主持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改革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先进制造类专业群“校企联动”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中山市教育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发表“提高脚踏板注塑模型腔脚踏位置加工精度的措施”等论文16篇,EI检索3篇;出版《汽车机械识图与公差配》等教材9本。指导2位老师成为全国技术能手、2人成为省级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1人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累计培养适应智能化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2500余人,有效支撑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多次受邀在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以及行业会议上分享职业教育改革的做法和经验。其教改成果获得多家媒体报道,如2017年8月18日《中国教育报》“中山职院随产业升级调整专业,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大二学生“夺得”十万年薪”等。

  四、积极进取,锐意创新,构建多元化育人模式及平台

  作为现代制造教研室主任5年里,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真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主持数控技术等专业与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等学校开展中高职对接工作,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开展高本衔接工作;2017年实施学分制教学改革和校企全方位、多元化合作育人模式,构建了“双轨并行、工学交替、校企一体、实境育人”的“5+3+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共享“厂中校”、“校中厂”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践行了“工学交替、分层递进”的生产性课程教学新模式。2019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骨干专业”,2017年数控技术专业顺利通过了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重点专业验收工作,2020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顺利通过了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验收工作。主持立项省级数控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中山市智能制造专业群、中山市智能制造工程训练中心、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教学团队等20多个专业建设及“基于“知识元”的微课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研究”等教研项目,创造经济效益1200多万。5年里,专业群师生在“制造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术”等各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省级以上奖励50余项。

  五、立足本职,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

  近六年,刘小娟同志积极组织专业群开展各类社会服务工作。她带领专业群申请并承办市级以上技能大赛12次以上,2019年承办了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累计服务各类人员1600多人;申请并参与“机床装调维修工高级工”等各类对外技能技术培训10余次,服务各类人员400多人;多次受邀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主办的课改沙龙直播课活动及中高职院校等平台开展教学改革及智能制造领域技术讲座10余次,服务人员约1000多人。申请专利20项,授权14项;主持省级“数字微流控基因检测平台和芯片研发”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饼茶新型自动成型内包装设备的开发研制和应用”获广东省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创造经济效益1500多万;新冠疫情期间,积极参与企业口罩机安装调试工作,与广州南远机电维修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了“全自动平面口罩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等企业技术服务项目4项,有效助力地方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

  彭秋香

  彭秋香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厚植为民情怀。她在担任速裁庭负责人期间,积极推行“繁简分流”制度,带领民事速裁快审团队,仅用占全院3%的人力,办结占全院10.9%的民事案件,民事速裁案件的平均审理周期比改革前缩短了50天,极大地提高了审判质效。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2020年,在院领导的指导下,牵头制定保护特殊群体工作机制。在她的带领下,多部门协调联动、全流程闭环处置反家暴案件39件,与妇联等部门联合调解涉特殊群体案件380多件,到各中小学开展普法宣讲活动共计11场,受益人数4200多人次,发放未成年人自护防护手册1800余册,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跟踪、回访共98次、心理疏导64人次,让特殊群体在司法活动中确实感受到法治温暖。2021年,她还积极推进与市妇联联合成立了家事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室。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已诉前化解家事纠纷34件,邀请妇联干部参与诉讼调解案件26件,联合开展法治宣传8次。2022年以来,诉至法院的家事纠纷,同比下降17.7%。她扎根审判一线工作18年来,审理各类案件3300余件,无一错案。我院没有收到关于她的违反党风廉政建设的投诉或举报。

  李必辉

  李必辉同志现任肇庆市广播电视台广电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编辑部总监,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始终坚守在新闻采编第一线,曾先后参与策划报道了党的二十大、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十五届广东省运动会等众多重大新闻和主题报道,并策划采编制作了大量的新闻消息、新闻专题、新闻评论作品。作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她还顺应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变化发展,先后参与2018年央视《魅力中国城》(肇庆部分)、2019年广东卫视《飞越广东·肇庆篇》、肇庆马拉松等大型综艺、融媒体新闻直播节目的宣传策划、新闻报道工作,并在新媒体短视频产品策划、网络公益广告等方面不断创新求变。她主创的作品先后在省级、市级以及本单位的各类评奖评优、征文比赛中获奖50多次,她个人也被授予2020年度广东省劳动模范、肇庆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作为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和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李必辉同志不辱使命、认真履职,当好党代表和宣讲员。作为市委宣讲团和劳模宣讲团的成员,2022年她先后多次深入到机关、企业、社区等地宣讲10场(次),结合自身采访经历,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讲把党的二十大、省、市党代会精神传递到基层一线,鼓励大家凝心聚力抓好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陈惜吟

  陈惜吟同志参加工作二十九年来一直奋战在教育第一线,政治立场坚定,爱岗敬业,敢于接受新挑战,在幼儿教师这个特殊的工作岗位上演绎着现代女性的职业风采。她以人为本,以爱为魂,塑造全新的幼儿教师队伍形象,致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勤于育人的幼儿教师队伍,她带领幼儿园一帮人不断更新学前教育新发展理念,将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多样性和创造性教育模式转变,经常义务为全区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们开设讲座,做为潮安区学前教育带头人,她带领区内姐妹园尝试进行课程改革,由她领衔的实践课程《乡村幼儿园体育自选活动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入选广东省幼儿园科学保教100个示范项目并立项开展;她主持和参与了多个省、区课题,撰写了多篇论文在区、市论文评比中获奖并发表。在全区建设一镇一公办幼儿园工作中,以传帮带的方式,引领各镇公办园尽快走上正轨,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助推全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她所带的幼儿园在全区声誉高、口碑好,她个人也在家长、老师和群众中的评价很高。

  她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潮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潮州市“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名园长、潮州市优秀教师、优秀园长等荣誉称号。她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出新时代女职工的风采。

  叶丽萍

  叶丽萍同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师德高尚,专业素养丰厚,勇于担当,开拓创新,言行举止成为师生的表率,深受师生和家长的喜爱和拥戴。从教24年,从乡镇到城区,从语文到历史,从小学到初高中,从名师到名校长,她承担了学校从完全中学过渡为完全小学的重大改制,用三年时间使一所普通中学、新扩学校焕发生机、华丽转身为领航标杆学校,为云城区基础教育改革作出了突出贡献。

  叶丽萍同志倡导自主教育,提出“践行自主新教育、孕育时代小主人”的教育理念,弘扬“自强不息,己立立人”的校训,构建完整的“自主新教育”育人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教育全过程,以五育并举的自主教育课程体系为抓手、以唤醒教师自主生长力为切入点、带领全体师生进行“八大创新”,打造出“自主课堂、自主德育、多元社团、家校社共育”等教育特色品牌,有效地培养学生成为学习自觉、班级自治、生活自立、人格自强,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素养的时代小主人。其创新做法辐射周边兄弟学校,吸引了中山、肇庆、清远、梅州、阳江多地的校长、教师到校访学交流。叶丽萍同志主动作为,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共计12个,发表国家、省级论文17篇。去年“双减”政策出台后,带领学校团队到肇庆、潮州、阳江等地送教下乡,作专题讲座、上示范课13次。叶丽萍校长作为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对象,坚持持续“输入”与有效“输出”的办学观,有力推动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分别荣获国家级“中国曲棍球传统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家长学校实验学校”“全国家庭教育先进集体”、广东省“中小学艺术特色学校”“垃圾分类示范基地学校”、“文明学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深得学生、家长、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王婧

  致力科技创新,推动品牌提升。负责了国家级、省部级20余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项成果达国际领先及先进水平,应用于广州港、科特迪瓦等海内外工程,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特等奖1项,厅局级科技奖励9项,授权国家专利30项,主参编科技专著3本,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22篇。获评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中交集团青年岗位能手、广东向上向善好青年、广东省土木建筑优秀科技工作者、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五一巾帼标兵/五一巾帼奖章、中国疏浚协会青年人才等荣誉。

  制定行业标准,推广成果应用。主参编5部行业标准,受邀参加国内国际大型学术活动并作大会报告10余次,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及科研成果转化。兼任广东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科技专家库专家、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专家等。

  投身疫情防控,组织劳动竞赛。疫情来袭,积极响应号召,多次加入到疫情防控队伍中来,用实际行动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贡献青春力量。多次组织参加劳动竞赛,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激发和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比、学、赶、帮、超”环境,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尹海燕

  一、数度抗疫,关键时刻尽显本色

  2003年年轻的她用扎实的临床知识及高尚的职业精神坚守“抗非”第一线,并在“抗非”战疫中表现突出,荣获了2003年“广东省抗击非典型肺炎三等功”和“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20年在武汉新冠疫情暴发后,新冠疫情情况不明朗,防疫物资缺乏,前期作为医院新冠疫情隔离病区常务副主任,时刻冲锋在前展现出带头作用,稳定了隔离病房“90后”医护人员的军心。因武汉疫情严峻,义无反顾、出征武汉。临危受命,被推选为广东省第22批援鄂医疗队医疗组组长、病区主任,带领6间医院175名医疗队员整建制接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病区,经过艰苦努力,实现了病区零死亡。鉴于前期工作表现出色,又带领医疗队转战武汉雷神山医院,接管雷神山医院ICU-A病区,作为病区主任,每天数次深入“红区”查房,与“战友们”同进退,与危重病患“同呼吸”,创造了仅有1例死亡病人的佳绩。正因为如此,所在的广东雷神山医疗队也荣获了中宣部“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本人也荣获了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暨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2021年5月广州遭遇新冠变异毒株“德尔塔”来袭,受广东省卫健委委托,作文广东省抗击新冠疫情重症组专家,指导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冠疫情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工作中,任劳任怨、沉着、不退缩,坚守抗疫一线,市八医院ICU危重患者零死亡,做到了出征前的誓言。

  2022年8月她作为国务院应对新冠疫情重症专家组专家,派驻海南省三亚市中心医院ICU指导新冠疫情危重患者救治,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受到国家卫健委书面的高度表扬。海南抗疫刚结束之际,她再次作为国务院应对新冠疫情重症专家组专家,转赴新疆乌鲁木齐,指导新冠疫情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驰援新疆58天,为新疆抗疫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科室建设,外树专业形象,内强服务质量

  2021年初开始兼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迅速地完成重症医学科东、西区人事和财务的完全合并整合,合理分配资源,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从此科室业务逐步发展壮大:(1)根据现有资料,预计今年科室收治病人数共1400余人次,较2021年全年(1224人次)增加;收治患者严重程度较2021年也明显提高,APACHEII评分≥ 15分患者收治率为85%(2021年为74%);抢救成功率为79.1%(2021年为76.2%)。预计2022年科室总收入(约9270万)较2021年(约7380万)增长25.6%,较2020(5300万)年增长约74.9%。(2)不断开展各类限制类新技术,今年3月到目前为止已经独立开展ECMO35例,增长率约500%(2021年仅开展7例),撤机成功率为62.5%(2021年成功率仅为14.3%),且明显高于同行平均水平。

  三、推动持续学习培训,坚持科研指导实践   

  致力于加强学习,形式多样。外派学习、参与重症读书会,举办小讲课,英语角等活动形式,鼓励科室同事学习最新医学知识。每年举办省级系列年会、社会医疗应急队伍(Social Medical Emergency Team, SMERT )培训、俯卧位通气技术培训班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

  重症医学科之前的科研教学氛围差,无国自然省自然课题,SCI论文空白。尹海燕担任科主任后致力于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科研及教学,近2年科室科研成果丰硕。(1)其本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国家级等教学类课题3项,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医学论文30余篇,参与了多篇指南共识的制定,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专业书籍两部。(2)科室同事也陆续发表SCI论文共计24篇,获得省级课题两项及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一项,获得教学课题多项,营造了浓郁的科研教学环境,极大地鼓舞了科室积极向上的学习工作氛围。

  通过不懈努力,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我们的奋斗目标!